近年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内部控制在控制和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内控管理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后续的发展。如果要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风险,必须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提高内控管理的水平。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
企业内部分工比较复杂,财务经营者在企业内部管理起着主要作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对企业董事会的各项战略、决策、预算方案进行执行和落实,财务经营者属于执行者,而不是企业的决策者。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采取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使二者利益平衡,并且沟通和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以便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促进目标的实现。
(二)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企业抵御风险的关键环节
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规避风险,从而减少企业生产运营环节中的风险管理成本,保企业可以持续发展。近年来,企业承受的各种风险越来越多,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将会增强企业员工向心力和核心力,一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付出。因此,企业要想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健全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从而才能减少和降低各项风险。
(三)内部控制管理保了企业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建立与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机制,使企业规范归集会计信息基础工作,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与资金运转情况,对企业突发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快纠正和解决。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全部经营环节进行有效的制约,对企业的财务动向能够时时跟踪,保了企业的财产安全。
(一)企业对内控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力度不够
在现实的企业工作中,企业往往仅重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以及直接影响利润的工作,不够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与企业的各项业务息息相关,涉及管理层面的各个领域及各项经营活动,大体上与公司业务有关的各项活动和行为都属于内控的范畴。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把内部控制与内部牵制划等号;一些企业把内部控制的重点大多放在内部监督上;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加强内部各种制度规范的落实,企业完善内部制度后就相当于加强了内部控制等,并没有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见,我国企业在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还不够。
(二)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够健全
目前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公司股东大会对公司重大事项行使表决权,企业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行使监督企业的经理层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对企业具体工作实施决议,经营和管理企业的生产活动,公司的治理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紧密的关系,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够健全,公司的治理层对企业内部管理层的监督还不够,不能有效的控制所有的管理行为,为企业管理者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逆向选择提供了机会,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不够完善和健全。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和执行力低
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有内控制度来支持和遵照履行。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必然产物,规范和指导企业的各项内部管理工作。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控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不完善、不严密、不合理,许多内控制度是为了应付一些部门的要求和检查而敷衍设计的。现阶段,一些企业虽然制定很多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不够重视等很多方面的原因,使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大大削减,导致企业一些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其控制作用。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应付上级要求或者是满足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需求,表面上制定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这些内控制度在生产经营中根本没有落到实处。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常常集中主要精力在制定相应的一些规章制度上,对内部控制在经营活动中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忽略了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问题,哪些环节还需要进行改进等信息的了解,没有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缺乏完善和健全内控制度的激励机制,相关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激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五)风险内控体系不完善,内控评价不及时
企业各个流程未能形成整体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企业内控监管力度不够,年度内控评价与考核不及时、不到位甚至根本不做。对管理层监督不力,责权不清,企业风险控制工作开展不到位,导致企业缺乏规避风险能力,较终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的变动更新不及时,关键控制点不能及时有效的规避风险,有些业务已经不存在但内部控制体系中还体现相关控点,新业务不能够及时设立风险控制点。
(一)正确认识和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意识
企业要健全内部控制,加强领导重视程度,提高认识,实行全员积极参与。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建设水平,逐步建立以“内控先行、稳健经营、诚信守责、审慎严谨、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内控文化,打造长期有效的内控机制。各级领导按照实现内控目标的要求进行人员配置,加强培训,提高内控人员素质。内控部门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为原则,建立内控团队。加强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人力素质及工作水平。内控与企业文化结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补充,利于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的良好执行,创造适合本企业实际、健康向上尤其是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同感,建立员工、部门间良好的沟通渠道,形成企业特有的文化氛围,使内部控制成为员工的习惯。
(二)完善和健全企业的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公司经理层的设置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企业内部各个单位的设置及相互关系。企业章程应该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经理层的管理职责,使企业的决策系统、监控系统和管理系统实现有效的制约平衡。企业明确各个管理部门划分的职责权限,保相互制约,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三)健全内控制度和提高内控的执行力
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及各层面控制要求,通过制度规范内控行为。内控制度设计应借鉴内部控制理论,根据内部控制法规,结合企业现状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的主要风险,系统地进行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公司内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使内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持续完善和更新内控制度和相应的决策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决策程序,每一项业务经营的决策都按规定的程序执行。建立各个岗位责任制,对新业务进行深入调查,与时俱进的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保每一业务流程全程受控,不留盲点死角。
(四)企业加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重视力度
内部监督与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内部控制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有所了解,才能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才能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健全,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要有独立、公正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能够经常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促进企业不断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管控作用。要对日常业务合规性、领导离任和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等多方面,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稽核,并通过从稽核业务活动中,发现的内控制度缺陷,来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优化。
(五)企业以多种方式来开展内部控制活动
一是对面广量多的业务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测试,关注关键风险点,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二是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重点控制。按照重要性原则,查看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流程,确保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全程受控。三是要做好内控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工作。定期对企业内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控制等活动进行重点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上报企业内控领导办公室,企业采取不断完善和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增加关键风险点等措施,进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使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和充分发挥管控作用。
内部控制由企业具体工作流程、具体政策和制度组成,是为了实现企业利益较大化而设计的。贯彻落实内部控制是为了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创新过程实施全面控制,防止产生舞弊行为和很大风险的制度。因此,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