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AI技术的新进展新突破几乎每隔一两周就会占据一次科技新闻的头版。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在我们与客户伙伴的日常交流中,能明显感受到企业对AI的预期正在迅速提高。
从一开始认为AI只能在C端做一些人机对话、辅助提效的小应用,在B端毫无用处;到认为AI在信息系统中可以完成智能客服一类的局部场景,算是个“添头”;直至如今众多企业都在重新审视自己内部的各个系统,思考业务场景该如何结合AI进行落地提升……
CIO们每谈及AI,脸上都难掩兴奋,同时夹带着几丝迷茫。
那么AI技术的发展给流程管理领域到底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传统的业务流程系统由于其固有的功能纵深,在易用性方面总是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妥协,极大限制了流程数字化在企业内部的推广及用户使用系统的积极主动性。
据悉,中大型企业客户的很多高层领导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流程审批工作,但从反馈看,大家普遍认为传统业务流程系统的在线交互不够友好,而完全依赖规则的自动审批又不够放心。
但流程软件与AI相结合后,系统不再需要用户通过一步步点击、输入去完成业务办理,能够用自然语言与人交互,在“有商有量”的交流中完成工作,这是更自然、更类似人类的沟通方式。
这种交互体验的变化是颠覆性的,从根本上重塑了人与机器的关系,极大降低了流程平台的操作门槛,使更多的用户愿意使用系统,特别是有效地引导了企业高层这类关键用户“躬身入局”,亲自参与到系统建设中,极大增强了系统的使用粘性。
我们经常说要“致力于推动业务流程管理的公民化进程”,其本质就是希望将更多的非IT的一线业务人员及关键业务负责人和决策层拉入信息系统的重度使用群体中,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信息系统带来的效率提升红利,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为系统的持续优化提供最真切直接的建议。而AI带来的交互体验的革命可能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最佳答案。
近几年,Gartner多次将“超自动化(Hyperautomation)”列入“10大技术趋势”。在最近2024年6月份的研报中,Gartner 观察到一类软件技术的形成,使企业能够自动化和编排端到端业务流程,同时通过任何适用的集成方法连接多个企业记录系统。Gartner将这类融合技术称为业务编排和自动化技术(Business Orchestration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ies:BOAT),Gartner认为,业务流程自动化(B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集成平台即服务(iPaaS)和低代码、应用平台(LCAD) 都力图解决企业一些共性的问题:
● 业务流程编排
● 业务流程的设计、优化和发现
● 各种集成模式的企业应用集成
● 智能文档处理 (IDP) 以及流程和任务挖掘
● 生成式AI
Gartner指出,在过去几年中,不同自动化技术的这种共同能力一直在推动市场逐步走向自然整合,形成业务编排和自动化技术即BOAT:
● 可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流程编排和自动化。
● 结合了EBPA、BPA、iPaaS、流程挖掘的关键要素,如端到端流程设计和编排、流程挖掘、低代码开发、认知能力、IDP、事件驱动触发器、丰富的用户界面等。
● 融合了生成式AI技术,为业务和IT提供更交互的用户体验,使他们能够协作并共同创造价值。
Gartner指出,生成式AI是推动新一代流程自动化平台的关键因素, 将进一步提升流程执行和管理的智能性、自主性和适应性。
例如,AI 可以帮助:
● 自动执行历来需要人工判断的复杂任务,例如文档理解、情绪分析、欺诈检测和决策制定。
● 从数据、反馈和结果中学习,并相应地调整流程逻辑和参数,优化流程。
● 根据业务目标,通过生成和建议工作流、规则和行动,创建和设计新的流程。
流程产品与AI的结合,虽然能够在系统交互方面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体验升级,但在核心产品力的角逐中,最终能否胜出关键还是要比拼各家厂商的业务功能积淀厚度。
在RAG方案中,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企业私有流程知识库的建设是否得当,是否能够为大模型的输出提供有效的源信息支撑。
在Agent方案中,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系统预设的工具集是否足够丰富,在大模型参与流程决策时,是否能从开箱即用的流程机器人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案。
AI能力在流程平台落地的战略深度,更是取决于厂商的产品体系完整程度,只有完成流程生命周期的全覆盖,才有可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LPM。
对于在流程领域深耕多年的老牌厂商而言,则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局面。如果迎难而上把握住技术革命的机遇,将有机会完成流程产品和解决方案全新一代的进化升级。
因此,AI对流程领域各厂商意味着公平的机遇和挑战,它将显著拉开各家产品的代差。
说明:本文为AlphaFlow团队原创,禁止转载。
公司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