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是NQMS的建设要求之一,即在战略分析、架构设计、流程构建、资源部署等阶段涉及的架构及业务流程等管理工作,需要按照国际统一建模语言及建模规范进行模型化表达,以确保从业务架构模型到业务流程模型的连续传递、自动化运行的一致性和关联性,确保所形成的模型资产的可复用和共享。
体系构建的各个阶段,形成的架构模型应参照国际架构建模语言标准及规范进行模型化的表达;业务流程描述采用常用的模型标准。
模型只是现实的抽象,它代表了业务的当前状态以及业务运行的环境。基于模型的管理是指基于从记录当前状态的模型中收集并理解信息,管理和做出有关业务,流程或系统的未来方向的明智决策的活动。模型可以清楚地表示业务的当前状态,可以帮助识别业务流程中的瓶颈或问题,否则这些问题将不会被注意到。模型可用于预测提议的业务变更结果。可以提高业务变更或解决方案通信的一致性和清晰度,从而降低了基于对业务的不正确理解而做出决策的风险。
NQMS的建设核心是架构引领、流程主导、IT支撑、要素融合,模型化管理是实现战略-业务架构-流程架构的关联、传递、追溯、治理的有效方式,实现战略、业务、流程与IT全局化、一体化设计与管理。
1.可实现战略分析的科学化:建立了不同战略分析方法之间的联系,形成内容体系的贯通与映射,让战略分析有依据、有方法,让战略分析的结果可执行、可落实。
2.可实现业务设置的科学性:将业务之间的联系模型化,从多角度对业务划分进行分析,保证业务设置的科学性,提高业务变化的稳定性。
3.可实现业务运行的流畅度:将业务流程运行相关要素进行固化,让业务执行有依据、有参考,拉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部门之间的扯皮,提高业务运行的流畅度。
4.可实现业务变革的可行性:直观的看到现状和未来的差距,从模型角度识别变革难易程度,模拟未来业务运行状态。
5.可实现岗位-角色的匹配性:通过岗位和角色进行匹配授权分析,对人员岗位职责进行调整优化,使得岗位设置更科学、更合理。
6.可实现合规要素的融合化:合规视图、合规要素库、模型关联。
7.可实现信息化规划的前瞻性:基于现有业务的软件支撑,识别现有信息化建设情况,为后续信息化规划提供依据,保证信息化建设不重复、具有连续性。
8.可实现战略-业务-流程-IT 贯通化:战略-业务-流程-IT 模型视图。
9.可实现端到端流程分析化:通过端到端场景,要素、对象分析。
10.可实现管理文件的实用化:文件是基于流程的自动生成,合规要求融入流程/活动,可操作性强,解决“二层皮”问题。
11.可实现自评价标准化:嵌入标准模块,评价维度与准则对准、一致。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