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QC的层级架构,分为五层。流程类别,流程组,流程,活动和任务,这是美国生产力质量中心(APQC)提供的一个标准框架。实际操作可能很多情况下我们并没有遵从这样一个结构。流程层级结构不只是APQC有这样的标准,一些其他的软件商,比如AlphaFlow,也给出了相应的标准。
我们也总结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标准,与APQC的差别是,不是五层的结构,而是四层的结构。
在很多方法论中定义流程是有多层的,有主流程、子流程。有些方法论里面认为流程还不止两层,有更多层。也有的方法论流程不限层级数,它可以多层,流程的活动层,步骤层,任务层。
在我们定义的流程层级结构中,前三层叫业务框架,第四层叫流程。业务框架分别是顶层、业务域层、逻辑关系层。其中第三层逻辑关系层是可以有多级的,我们一般可以分两级或者三级,就是L3-1,L3-2,L3-3。这样下来流程框架的最底层,我们称之为最小业务单元。最小业务单元形成一个列表,我们叫流程清单。流程清单就是流程的目录。
然后再下面一层就是流程,流程只有一层。如果流程有多层,那么对于流程颗粒度的定义就会有一些困难。如果定义只有一层,好处是颗粒度比较容易掌握。
流程就描述到了最细节的活动,是不可再分的。活动再分解是活动的具体步骤。这个步骤级的活动我们不再用流程来表达,可以用操作说明之类的东西来表达,而不用流程来表达。流程描述到最小颗粒度的标准是,它的任何一个活动,结束都有一个明确的对外的交付,每个动作都这样一个结果,就是最小颗粒度。
这是我们定义流程的层级结构。不管是APQC的流程框架,还是我们定义的流程框架,尽管有些微小的差异,但根本原理是没有区别的。这里我们需要清楚的一件事是,虽然我们把它叫做流程框架,但是说到根本,它的上面几层都不是流程,我们称之为业务框架。
业务框架,实际就是业务的组成结构。它代表着企业里有多少业务功能,每个业务功能里又有哪些具体的功能模块构成。不管我们做了几层,它都不到流程这个层级。因为很显然,它们并没有非常明确的逻辑关系,没有严谨的前后顺序,它们都是业务的结构。
这个道理就类似于,如果流程是道路的话,那么我们最后是要画一张道路的图。但是因为这个地理区域面积非常大,道路复杂到了我们没有办法用一张图来绘制所有的道路。比如全中国的道路没法用一张图来画。那么你就需要顶层一张中国地图,然后再分下来是多少个省,省里面再分哪一块是北京,再分下来哪一块是朝阳区,甚至还要再分到街区,最后你才能去画道路。就像我们用的高德地图或者百度地图那样,一层一层展开,最后看见道路。而上面的那些层级的地图都看不见道路,它们就是我们说的业务框架。
业务框架也叫业务结构,就是从业务构成的角度来给企业建立了一个模型。什么叫模型?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的一个东西,实则模型就是构成要素的结构和关系的一种表达。
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都可以用一种结构和关系去表达它的某些要素。或者是一个侧面,或者是一个维度,或者是一种要素。用结构化的方式去表达它的构成和关系就是在建造一种模型。比如你做一个飞机的模型,可以是一个实体的,也可以用电脑抽象出一个三维的结构模型。
流程的这种层级结构,我们用一个立体的图形结构展现看起来更直观。
如上面图所示,我们就看到顶层、业务域层、逻辑关系层、流程层,逐层展开。在不同的方法论中,你可以给它们定义不同的名字。比如APQC中称第一层为流程类别,而在Metastorm中称之为价值链层(value chain)。在这张图上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上面几层都不是流程,就是业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