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未真正理解流程管理理念内涵,流程管理流于形式
中国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导入流程理念,至今流程管理思想还没有形成,企业仍保留着金字塔式的权利控制模式,企业内部也仍以组织职能职责为基础开展工作,流程仅是技术层面的应用,且应用的不彻底。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者仅仅是将流程管理作为一种口号,对外宣传、对内强调,但事实上企业内部只是画出了流程图,形成了书面文件,然后束之高阁,员工仍在各自岗位上按职责开展工作,遇到跨部门、跨业务的问题,只能隔着厚厚的“部门墙”,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去沟通解决,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成本的极大浪费和运营管理效率的极其低下。
2.企业业务流程管理在具体实施层面面临严峻挑战
(1)流程参与度严重不足,导致流程合理性、科学性、适用性较差
由于流程管理理念薄弱,企业自上而下对于流程的认知度均较低,企业员工参与流程管理的积极性严重不足,往往对于流程相关工作应付了事,管理流于形式。
(2)流程管理部门专业化程度较低,导致流程从起点处就不被重视,管理不规范
流程管理实质上是一套专业化的企业管理体系,而目前,大多数企业未设置专门的流程管理部门,或设置了部门却未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如一些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兼职推动流程管理,或者企划部门设置流程管理科室,但却没有专业管理人员,一般均为兼职,等等,这种非专业化部门和非专业化管理人员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深远的,首先从形式上,流程管理在企业中就得不到重视,潜移默化的使员工忽视了它的意义;从本质上讲,这必然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流程管理工作不系统、不专业、不规范,更进一步使管理者和员工丧失对流程管理的信心,后续,企业开展流程管理工作时,会陷入被动处境。
(3)流程管理思路不清晰,体系未搭建,导致流程管理工作不系统,有效性较差
流程管理工作应遵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但首先是自上而下的理念导入和体系建设。然而在许多企业流程管理过程中,往往直接从最基础的操作层面的流程开始开发,直接将流程应用于具体的作业活动,流程数量之多、周期之短,而这些流程之间又相互孤立,导致业务不连贯、不顺畅,同时自下而上的流程开发,容易造成流程活动的缺失,不利于企业内部的系统管理。
(4)流程设计不合理,导致流程应用性及效果较差
流程设计不合理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无法打破常规思维,仍是事事以组织职能职责为出发点,未能从业务整体运营的角度去设计流程,导致流程管理失去改善管理的本质意义;二是流程设计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展开,仅仅由企业的一个部门或一个员工负责业务流程的开发,而非召集流程中利益相关部门和业务专家参与到设计讨论中,设计出的流程具有局限性,甚至出现利益偏颇,导致流程适用性较差,缺乏有效性。
(5)重制度、轻流程,也是流程管理未能很好贯彻执行的一个原因
中国企业的制度管理观念很深刻,多依赖于制度去管理企业,同时以罚为主的考核导向,也决定了制度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而企业对流程的内涵理解又不到位,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人对于流程存在的意义要打问号,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流程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6)流程执行监督机制不健全,也直接导致了流程管理流于形式
很多企业的流程管理工作既是以流程开发设计为始,亦为终。流程设计发布后,无人去理会流程是否有效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有问题向谁反馈,等等,没有流程执行监督的机制,在流程管理本就未能成为主流的背景下,就越发导致流程变成一纸文件,流于形式。
3.中国企业对业务流程绩效的评估能力严重不足
(1)缺乏科学有效的流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流程的有效性及效率的评估,是一直以来困扰中国企业的难题之一,而其中最大的难点是流程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即流程KPI的设计,为了确保流程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我们要求评价指标尽量量化,然而,现实中很多流程的绩效是无法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采取访谈、定性描述等方式去进行评价,其结果又不尽人意。
(2)缺乏科学有效的流程绩效评估机制
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套流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却未跟进后续评估的运营机制,对于流程责任人、流程评估周期、流程优化改善机制、组织部门都没有详细规定,也将流程绩效评价变成了口号和书面文件,“仅供观赏”。这也是导致流程管理流于形式,未能持续改善的原因之一。
4.流程管理支持体系簿弱
(1)信息化管理水平簿弱,无法支撑流程管理需求流程管理多依赖于信息化系统,而中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由于文化和技术的限制,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都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流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开放的企业文化和职业化精神缺失,不利于流程管理的贯彻落实
在流程化管理思想的导入和落实过程中,受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影响颇深。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和职业化的素养是企业任何变革或改善的前提,也是企业持续改善的动力。中国企业在导入流程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受文化制约较大。